传统段子《怯剃头》是北京市民笑话乡下人怯剃头的:
甲:“老先生,洗洗头吧!”“洗!”
乙:还洗头?这位是倒霉催的。什么都没有了洗什么劲儿呀?
甲: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挑子这边儿是个小火炉子,上面铜洗脸盆坐着水。二哥这一通折腾,这水可就快开了。二哥拿手一试,烫!从边儿上找来一个勺子,勺上水,冲这老兄上的头就浇上去了,这老兄:“哎哟,你要烫死我哪!”
乙:我看他说什么。
甲:二哥不乐意了:“你这个老先生但分下的去手,我能用勺崴不?”
乙:你下不去手,人家这脑袋受得了吗?
甲:“咋受不了?老先生,这脑袋可好洗了——”
乙:怎么呢?
甲:“都吐噜下一层了!”
乙:去你的吧!
这就是错位思考产生的包袱。长期接触这种错位的思想技巧,习惯错位,习惯这种方式,对创作就有帮助。大家要学会这种错位的思考,以后再巧妙地运用技巧。当然技巧运用有很多种,这次时间不够就不多讲了。
刚才讲了《百吹图》,它把技巧的运用推到了一种极致,类似这样的相声还有很多,像马季老师写的《北京之最》。
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