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大爷在高速公路上喊:停车,停车!“什么事情?”“司机师傅,跟你打听打听道”“你怎么在高速公路上打听道?”“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怎么光是车没有人?” “这是高速公路。”“我说怎么车开得挺快呢!叫谁谁不停。”“您什么事呀?”“我想搭车”“大爷,您看我这个是什么车呀?拉煤的车,弄您身上多脏呀!”“庄稼人不怕埋汰!”“噌!”上车了。从沈阳到大连四个小时,到了终点站了,白灰场卸白灰,司机把老大爷给忘了,一按钮,翻斗车自动卸煤。这时候想起来了,坏了,后面还有一个老大爷!推门出去一看,老大爷正在坑里扑腾呢。小伙子说:“老大爷,我真对不起你,我把这个事情给忘了。”老大爷说:“是我对不起你呀,下车没留神,我把车斗给你踩翻了!”
他所有的铺垫都是为后面底服务,就一个大包袱。在中间的过程中你要设计,怎么可乐怎么设计,但是不能离开整个事件来,因为这件事情是绝对有喜剧因素的。你得铺垫好了,但是这件事情的结局就是最后那句话,所有的对话,都为最后一句话服务。
第三,注意矛盾、结构。矛盾结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事件本身的矛盾;一个是表演者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在你们的构思过程中一定要把他设计好了。一个是事件本身的矛盾,我刚才讲了,任何一个作品都有矛盾,事件本身的矛盾就是在你的起承转合中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在写作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矛盾在什么地方。
我写的《电梯风波》,源于1973年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剧本,一个保加利亚的话剧。当时还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突然得到这么一种杂志,爱不释手。写的是什么呢?写的就是一个电梯,在一个市政大楼把人关住了,停了,人卡里面了,没有人来救。他在电梯里做了整个市政大楼的传达室管事的了,向导。所有的人办事都问他,他在那里指挥去了:想开介绍信的,从前边走,往左转,从第一个门走,奔三楼,奔四楼;想找领导的上二楼,正开会呢,得在门口堵着,不然见不着。因为没有人来解决这个电梯问题,大家也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产生喜剧因素,这是1973年的一个作品。到了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这个作品,当时改革开放中有很多像现代化的一些构思构想,和一些旧的制度,体制,观念的东西产生了矛盾,不适应。冲旧体制击不好写,我就写一个另类的反映文牍主义危害的作品。在写的时候我和梁左商量这个题,搭好架子,设计好人物,基本上是两个晚上,我们两就把《电梯风波》这个相声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