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小品)
- 发布时间:2013/8/11 阅读次数:869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甲:快过年了,我们今天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啊?什么节目?这个节目就叫《过年》。有人问了:"一下子上来四个人,说相声最多是仨,四个人演什么呢?"这您就不明白了,不过看过的朋友都知道,我脖子上挎着的这个叫小鼓,x哥呢,手里拿着的这个叫铙钹。剩下的这俩是我徒弟,大徒弟(指丙)手里拿着的是大锣,小徒弟(指丁)手里拿的这个叫小锣儿。有人猜出来了,我们给大家演出的这个节目叫"三句半"。
今天就给大家表演,演的好呢,大家给鼓鼓掌,演的不好呢,就当是我们几个学狗叫呢…。
乙:哎!?这是人话吗?谁学狗叫呀?
丙(女):就是,要学也学猫叫呀!
乙:哎呦,也好不到哪去!
丁(女):我师傅学狗叫最棒,连,连真狗都不如他。
甲:大伙听听,这都是什么徒弟!哥哥(指乙)说我也就罢了,你们俩也跟着起哄!
乙:她们俩说得对,你要学狗叫别饶上我们,我们是不爱听(对丙(女),丁(女)二人)对不对?
丙(女):对!
丁(女):对!
甲:得了,还怨我了。为了不学狗叫,我还必须把这节目演好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句半的说法,四个人中,前三个人每人说一句,最后的一个人说半句,这就叫三句半。
丙(女):师傅,每人说一句这个我们懂,半句怎么说呢?
丁(女):是呀,哪有说半句话的?
乙:我说哪个呢?
甲:您也这岁数了,您来整句的吧。我也说整句的,丙(女)也说整句的。
丁(女):师傅,这就不公平了。
甲:怎么不公平了呢?
丁(女):你们都说整句的,就让我说半句话,知道的是安排我这么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不会说话呢。
甲:这你就不明白了,顶数这半句难说,我们三个人这三句话都是一个意思,你最后用半句给我们总结一下,三句半都指着这半句出彩儿呢。
丁(女):总结一下?
甲:对。都交代清楚了啊,现在就开始。我们这个节目叫《过年》,都说过年有关的事。都知道了啦?
众:知道了,瞧好吧您哪!
甲:好,那现在就开始(敲打锣鼓)
"眼看就要过新年"。
乙:"家家户户笑开颜"。
丙(女):"吃喝玩乐真快活"。
丁(女):(敲锣)"没钱"。
甲:像话吗?说这么热闹,你俩字,"没钱"?真扫兴!
丁(女):那可不是吗,过年就得花钱呀?您没给我们钱呀?
甲:咱们的事情回头下头说去,重来重来,(对丁(女)说)不许胡说啦!
(敲打锣鼓)"眼看新年就来到"。
乙:"家家户户放鞭炮"。
丙(女):"放完鞭炮吃饺子"。
丁(女):(敲锣)"睡觉"。
甲:我说你这是成心是不是?三十儿晚上都熬夜,守岁儿,你睡觉像话吗?
丁(女):我加班加多了,熬不住了。
甲:熬不住也得熬着!再胡说给你踹下台去!再来!
(敲打锣鼓)"过完除夕是初一"。
乙:"准备拜年穿新衣"。
丙(女):"穿了西服戴礼帽"。
丁(女):"没鞋"。
甲:(生气地抱怨)这,这…没法说了!
乙:怎么没法说了呢?
甲:我这徒弟是成心跟我捣蛋,大过年的不穿鞋,没鞋你光着脚去拜年呀?
乙:拿着大顶去。
丙(女):坐着轮椅去。
甲:没听说过,又不是残疾人耍杂技,什么乱七八糟的。
丁(女):师傅,这都怨她!(指丙)。
丙(女):怎么怨我呢?
丁(女):您听呀,又是西服又是礼帽的,没说鞋和袜子的事!
甲:她还找着辄了。我看哪,你来这整句的吧,我实在是受不了啦。
乙:干脆你们俩(指丙、丁)换换。
丙(女):好嘞。
甲:你可得让我省心呀!
丙(女):师傅,您放心吧,我一准给您作脸。
(丙、丁交换大锣和小锣)
甲:好徒弟,你听话。继续说--
(敲打锣鼓)"过了初一是初二"。
乙:"走亲戚抱着宝贝蛋儿"。
丁(女):"一心去看丈母娘"。
丙(女):(敲锣)"没伴儿"。
乙:这还不如没鞋呢。
甲:(生气地)我说你们要气死我呀。
丙(女):怎么了师傅?
甲:大过年的,不带着老婆看什么丈母娘呀?
丙(女):离婚了。
甲:离婚就更不对了,离婚还去看丈母娘,脑子进水了?
丙(女):师傅,您不知道,这姑爷虽然和媳妇离婚了,可是和丈母娘关系不错,他要是不去,丈母娘想他。
乙:这丈母娘也够二百五的。
丁(女):姥姥也想外孙子呀?
甲:别起哄了你们。你呀,你也歇会吧,(对乙:)哥哥你来吧,她们俩老捣乱。
乙:早就该叫我来,她们哪有这水平呀?
(乙、丙交换小锣和铙钹)
甲:对,姜是老的辣,这事是我考虑不周,有您来我就放心了。听好了,我说了。
(敲打锣鼓)"过了初二是初三"。
丁(女):"全家一起去登山"。
丙(女):"坐上缆车去观景"。
乙:(小锣)"停电"。
甲:我也看出来了,这年是甭想过好了。三十儿睡觉,初一没穿鞋,初二离婚,初三好容易登山游玩坐在缆车上,走在半道上还停了电了。我看你们三个人是商量好了来搅局的(北京话:捣乱)
乙:这怎么叫搅局呢?确实停电了嘛。
甲:我也看了,指望你们,今天咱们这个节目非得砸锅不行,干脆我来说这半句,你们仨说那整句的。
乙:你来也没什么新鲜的,我说头一句吧
(甲、乙交换鼓和小锣)
―――听好了!(敲打锣鼓)"大年初四回到家"
甲:从哪回家了?
乙:缆车没电了,停在半道上,冻了一宿,天亮才回来。
甲:咱不说那段儿行不行?
丙(女):都是接着说的,怎么到您那就出新鲜的?
甲:非得接着说呀?
丁(女):当然啦。
甲:好,接着说就接着说。头一句是什么来着?
乙:"大年初四回到家"。
丙(女):"饿着孩子累着妈"。
丁(女):"孩儿他爹哪去了?"。
甲:这没法接!
乙:怎么没法接呀?
甲:叫大伙听听,从山上回来,孩子饿了,妈也累了,没当爹的怎么事儿了?
乙:那得问你呀,你是那半句呀。
丙(女):对呀,刚才您怎么说,我们都接上来了,到您这了就没法接了?会演不会演呀?
丁(女):不能说就"下岗"啊?
乙:半句话都说不上来呀?
甲:我没能耐,我不会演。我倒问问你们,你们怎么接?
乙:太容易了。
丙(女):忒简单了。
丁(女):小菜儿一碟儿呀。
甲:怎么说?
乙、丙:(合)摔死啦!
甲:去你们的吧!
剧本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