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也许不像清史谴责的那么坏,也许不能如卢杞、秦桧乃至明珠那样堪称左右君主意旨的权相,也许他在乾隆帝眼里最终不过是一名弄臣,但我们讨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清代宫廷政治史,却无法忽略这个人。
为什么?就因为和 是乾隆皇帝晚年最相信的弄臣。他在老皇帝面前是小丑,在嗣皇帝面前是保镖,在朝臣面前是权相,在百姓面前是僭主。总之,在乾隆晚年,他成功地使自己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据嘉庆帝自述,他当年被立作太子,首先向他通消息的就是和 。清帝国号称继承明制,既废除了八旗旗主会推大君的满洲传统,又不遵守立储以嫡不以贤的儒学传统,接班人是谁向来是大问题。在乾隆朝首任太子永琏夭逝五十六年之后,嘉庆帝得以皇十五子脱颖而出,被立作储君,继登大宝,没有和 的力荐是不行的。
如今太上皇死了,和 作为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领班,出任主持丧仪的总理大臣,也是顺理成章的。皇帝么?他会继续听从和 的,他即位三年来从未干预过和 对军国重事的处理,不就是证明?
没有人想到,太上皇咽气不过五天,原先形同傀儡的皇帝,突然活跃起来,一举击倒了傀儡牵线人。正月初八,嘉庆帝下令将和 革职拿问,同时被捕的还有户部尚书福长安,当然都被抄家。紧接着皇帝把和 罪状发给各省督抚讨论,其实是迫使那班地方军政大员表态。然而皇帝刚拿到直隶总督要求将和 以悖逆不臣罪凌迟处死的奏折,等不到其他督抚表忠心的专折寄到,便迫不及待地命和 自杀,时在正月十八日。福长安则被定为斩监候。
整个事件,从发动到处理,仅仅用了十天。嘉庆帝如此仓促,既说明他蓄谋已久,更表示他估计后果严重,唯恐迟则生变。事件的全过程,凸显它的性质,是一场宫廷政变,而政变的发动者便是皇帝本人。
二、难破的坚冰
和 案无疑是十八世纪末清帝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而非孟森所估计的,不过是“朝局之小小翻覆”。我们的清史研究似乎对这个事件更表示蔑视,甚至不屑一提,大概是将它视作“狗咬狗”的历史插曲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