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家族在司马钧死后不久,被宦官们推翻。东汉陷入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司马钧的儿子是司马量。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甚至连名字都要被人写错的司马懿的曾祖父,却极有可能是司马家族的最大转折点。
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这是历史上关于司马量的全部记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司马量并没有像他父亲以及他传说中的十三世祖司马卬一样担任武职。也许可以说,从司马量开始,司马家族终于下了马背,以另一种方式在东汉生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以重文轻武著称的朝代之一。研究学术和担任文官,都是很有前途的事情——起码比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刀头舔血的军旅生活强。
到司马量的儿子司马隽,已经是博学好古的儒生气象了。唯一与他儒生形象不大符合的,是他军人般的高大身躯。史称他身高一米九一(长八尺三寸),这一身高后来很好地遗传给了司马懿。
经过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俨然已经儒风蔚然,一派世族气象。
司马防这代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是李膺、郭太。李膺、郭太是名士的代表,在当时年轻人中有着天王巨星般的号召力。荀彧的叔父、一代名士荀爽曾经有机会担任李膺的司机,回来后大肆宣传以自抬身价。一般的年轻人,一旦能有机会和李膺进行一次交谈,也会立马身价百倍。所以社会舆论把跟李膺交往称为“登龙门”。
司马防也暗下决心,要把儿子们也培养成为李膺、郭太这样的名士,为家族光大门楣。
如果不是闹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司马懿也许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位名士。
东汉王朝,是一个思想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时代。这一切,都要感谢光武帝刘秀定下的立国基调。
与注重武功和崇尚游侠的西汉不同,在东汉,品德和学养更吃得开。政治中枢虽然始终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但他们始终也要靠文官们来实现治理。而文官的选拔途径,在本朝也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