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详细内容
历史小说,三十四年的罪恶
发布时间:2015/1/3  阅读次数:6868  字体大小: 【】 【】【
 不过,董康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些学术创见太当回事儿,藏好书、读好书、刻好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兴趣所在,至于能不能做好官、办好事、当好家才是需要大费周章、思前想后的事儿。董康的庭院里,注定种不了多久的闲花野草;或许董康的字典里,“闲”这个字原本没有意义。

  3

  1923年某日,新任财政总长的董康,刚从国务会议会场中走出,就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包围,一阵拳打脚踢之后,群氓作鸟兽散。马褂扯成了布条、眼镜碎作了渣子,眯着眼睛勉强撑起来的董康,以一个五十五岁资深官员的窘迫肖像,为当时早已混乱不堪的北洋政府财政体系作了形象注解。

  原来,在1922年,董康因负责查处财政部债券贪污案,秉公断案、颇得人心,旋即出任财政总长。新任后的董康,仍然不改海归精英本色,随后即率员出使欧洲考察,意在学习欧美健全的财政制度,以重振财政之颓弱与混乱。

  书生意气从来天真烂漫,年过五十的海归仍旧笃信共和制度下的学术实践,却不知“共和”制度本身在中国已成狗肉羊头的玩意儿。北洋政府内部的派系之争,董康不可能置若罔闻,但以清正自居的他,似乎仍然没有体察到自己的学术实践一旦“亮剑”,即刻会被各利益群体就地“夺剑”。

  董康上任伊始,即向政府报告说,财政困难达于极点,由于仕途不清,滥支薪俸,必须大刀阔斧毫不容情地裁员。事实上,财政部当年正因冗员过多,根本无法兑现正常的薪俸。裁员久拖不决、工资屡不兑现,导致索薪冲突升级,于是出现了一开始,马褂成丝眼镜横飞的一幕。这一年,董康辞去财政总长一职,宣布退出官场,并于当年底离开北京,迁居上海。

  楔子: 作为“曲学家”的董康

  从1914年归国,到1923年辞官,十年民国官场,董康一身疲累,终归解脱。诵芬室中,除了政法之外,人们或许更能记得他的那些精美刻本、藏书故事与雅致风度。

  董康刻本《盛明杂剧》

  事实上,民国官场上并不得意的董康,却在书肆中屡推新本。据不完全统计,除了1917年刊行的《诵芬室读曲丛刊》之外,董康早在1913年,就刊刻了《杂剧十段锦》,后又有《梅村先生乐府三种》(1916)、《盛明杂剧》(1918)、《石巢传奇四种》(1919),此四种收入《诵芬室丛刊》。此后仍有《盛明杂剧》二集(1925)、《杂剧新编》(1941),前后持续了近三十年时间,而迄今为止董氏所刊之《盛明杂剧》两集仍是最为通行的版本。王国维跋《杂剧十段锦》对董康有过如下的评价:“窃谓廷尉(董康)好古精鉴,不减遵王(钱曾),至于流通古书嘉惠艺林,则有古人之风流,非遵王辈所能及已。”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