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温馨的开篇,花落人亡的结局。事情走到这步田地,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刘彻当初的海誓山盟。
上面说到的两个原因,不过都是刘彻移情别恋的外因而已,是外部的诱惑。那么,这里面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毕竟当初的刘彻是那样的信誓旦旦。
答案是肯定的:有。在后来的一系列悲情剧集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事情最初的本质。
也许,刘彻的承诺并不是阿娇想象的那个样子。那时的他们,还不过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刘彻登基当皇帝刚16岁,陈阿娇更小,14岁,而刘彻说这话时的岁数还要小得多。也许那句阿娇用生命铭记的话语,不过是刘彻当初一时的冲动,或是天真烂漫的童言无忌。
一个少男对少女的承诺,在乎的不是如何兑现,而是所能沉浸的最大欢乐。这一方面说明少男少女情感上的真挚纯洁,绝无私心杂念;一方面也说明这种感情并不成熟。
所谓的金屋,在后人眼里,其实早已被赋予了更高、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不是当初原始的样子。后人的揣度和美化,并不能代表刘彻当初的内心独白。或许在他心里,那时的金屋,更像一枚五彩斑斓、充满着无限诱惑的棒棒糖,仅仅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实物罢了。
02,羞怯——那一低头的温柔
(一)美丽的完者忽都
如果不是当初的美丽,完者忽都也不会有后来千丝万缕的哀愁。
在常人眼里,完者忽都是幸运的。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能够得到皇帝的注意和宠爱,进而享尽荣华富贵,这已足以令人艳羡了。何况她还最终得以正位后宫,成为了万人瞩目的一国皇后。
然而,完者忽都也是悲哀的。地位的变迁,让她的人生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由此也平添出许多的烦恼和忧愁。可以说,完者忽都的美丽与哀愁总是相依相伴的,就像两个连体的婴儿,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他们都有着相互交融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