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详细内容
历史小说,皇帝的一个梦
发布时间:2014/12/29  阅读次数:4801  字体大小: 【】 【】【
中国传统的权力转移方式至少有以下三种:一是以血缘为准,传给后代,这实行了3000多年;二是打天下坐天下,这实行了2100多年;三是通过科举这样的选拔制度完成“小权力”的转移。科举制度设置的聪明之处在于,它通过选拔很少的人进入统治集团(基本上是千分之一),就能调动全国文士一生围绕科举转,而不作他想。科举制度的作用是突出皇权,运用制度化的方法不断地淘汰重臣、功臣、大臣,提拔小臣,又能给皇帝选贤任能的美名。

  科举制度的成功使得权力和平转移,不必以屠戮大臣为代价。由于儒家的教诲与陶冶,士人长期分不清楚自己做官究竟是为了荣华富贵,还是兼济天下,这里既有幻想,也有利益。我认为近百年来知识界卷入革命如此之深,而且是前赴后继,一个接着一个,与知识分子的“失职不平”密切相关,这么多人“失职不平”与科举制度的废除密切相关。科举制度结束后引进了现代学校制度,这是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毕业生。它是适应工业社会的,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成批毕业生出来后无业可就。而作为知识人的习惯是“做官”(或说管理公共事务),于是许多大知识分子奔走豪门,做军阀的幕僚,小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则走一条非常之路。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实际上造成了知识分子的革命。

  熊培云:王蒙在《〈三国演义〉里的前现代》一文中谈到:一些三国故事,颇有浓厚的黑社会黑手党故事意味。上来就是“桃园三结义”,典型的黑社会做法和黑手党语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副盗匪的亡命气。请问,庙堂与江湖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有何异同?

  王学泰:儒家较重视长远利益,庙堂自西汉以后通常是“外儒内法”,儒家思想多少对皇权还有约束。因此虽然皇权也专制,但想到子孙还是有些通融之处的。而江湖是大哥专制,他们处在隐形状态,面临的风险更大,专制力度更大,也更容易走极端。例如洪门成员虽然常说“哥不大,弟不小”,但实际上“大哥”是受会众崇拜的。臣民崇拜的皇帝只是个符号(很遥远),而后者却很具体。比如李逵对宋江的崇拜要比百姓对天子的崇拜更为狂热具体。在大哥专制形态下,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的统治兼而有之。

  熊培云:不过,皇权社会专制到了极致,与大哥专制并无二致。比如敢于到南洋创业的人,一旦在外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被人粗暴地杀害,中国皇帝会认为臣民离开本土本来就该死。这个传统可以上溯到姜子牙时期,当时有臣民想到小岛上自耕自足,姜子牙认为这人不配合当时的周王,就把他给杀了。现在我们讲国家应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但上面的这种国家逻辑却意味着国民想“退出国家”,或像古罗马平民一样用脚投票(另一种意义上的“金盆洗手”)几乎是不可能的。到了近代,众所周知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钳制民权,也直接导致了清帝国的衰弱。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