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详细内容
历史小说,帝王的天下
发布时间:2015/1/3  阅读次数:6858  字体大小: 【】 【】【
 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朱棣能够以弱胜强,最终取朱允炆而代之,除了他的用兵韬略,以及朱允炆不停犯下愚蠢的错误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的一个特殊本领——会哭。他几次关键的危机,都是靠哭转危为安。起兵“靖难”的时候,他的部将人心惶惶,朱棣慷慨激昂地演讲,怒斥朱允炆的诸多倒行逆施。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结果,是带着众将一起哭。《奉天靖难记》里说他的将士因此“感动涕流”,接着士气大振,跟着朱棣同去造反。然后是朱允炆大兵征讨时,劣势兵力的朱棣,向弟弟宁王朱权求助,一见宁王的面,就抓着宁王的手号啕大哭,哭得宁王心一软,被朱棣钻空子绑了票,连带着他属下精锐骑兵“朵颜三卫”,都一道成了朱棣的生力军。后来东昌战败,朱棣伤亡过万,连大将张玉也在此战中阵亡,全军士气低落,又是朱棣,大张旗鼓为张玉办葬礼,亲写祭文祭奠张玉,当场读祭文读得泪如雨下,终激起全军感奋之心。最后朱棣攻克南京,成功夺取皇位,他登基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南京明孝陵拜祭朱元璋,对着老爹的英灵,又大哭了一通,然后眼泪一抹,登基称帝。他打出来的江山,更可以说是哭出来的。

  比起朱棣会哭来,天真无邪的朱允炆,最大的毛病,就是会傻乐,也就是常自我感觉良好。比如战事打响时,朱允炆起初愁眉不展,身为兵部尚书的黄子澄,鼎力推荐曹国公李景隆挂帅出征。闻听此言,朱允炆立刻转忧为喜,连声夸奖黄子澄说:“你说得真对,等平定了叛乱,我一定好好赏你。”还没高兴完,河北战场上,李景隆指挥的五十万大军,就被朱棣打得丢盔卸甲。但黄子澄为了遮丑,反而向朱允炆隐瞒真相,谎称李景隆因天气寒冷,暂缓进军。并承诺只要王师一出,必把朱棣打得落花流水。结果朱允炆继续高兴,反而又赐李景隆兵马财帛,催他快点进军。赶鸭子上架,李景隆硬着头皮一战,结果先前的丢盔卸甲,变成了彻底全军覆没。五十万大军全赔光。    

  而比起自我感觉良好的朱允炆,朱棣的特点是,即使自我感觉最不好的时候,他都能做出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按照东北方言叫“倒驴不倒架”。起兵誓师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连军队旗杆都刮断了,这在古代属于“凶兆”。幸亏姚广孝反应快,连忙高呼说,这是“真龙在天”,是上苍保佑我们得胜啊!朱棣也立刻反应过来,当场朗声大笑,大张旗鼓庆贺。后来朱棣与李景隆会战于真定,被李景隆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朱棣本人仅带二十多个亲兵,遭李景隆重重围困。危难时刻朱棣毫无惧色,反而大摇大摆向李景隆招手,摆出“有本事来打我”的架势。头脑简单的李景隆果然上当,居然怀疑朱棣有埋伏,片刻犹豫,让朱棣逃出生天。后来朱棣的“靖难”之战越打越惨烈,他的精锐悉数投入南线战场,北方鞑靼部落却欲趁火打劫,意图袭击朱棣领地。闻听消息的朱棣不慌不忙,反而给鞑靼可汗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书信,信中告诉鞑靼可汗,老子在燕地有的是兵,说我后方空虚,那是谣言(谣言是真的),不信你就来试试。鞑靼可汗果然上当,朱棣尽起精锐,猛攻朱允炆,垂涎中原的鞑靼骑兵,却始终不敢碰朱棣一根手指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