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详细内容
历史小说,艺术家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5/1/3  阅读次数:4095  字体大小: 【】 【】【
 1835年,曾国藩北上赶考的路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贷的,但是对于曾国藩的读书,父亲曾麟书却是非常支持,只要是用于读书,曾麟书就不含糊。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曾国藩恩科落榜,怅然南归,囊中羞涩。途经睢宁,便向在此任知县的湘乡人易作梅借了一百两银子,以充作路费。途经金陵(今南京),在书摊上看见了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曾国藩爱不释手。恰好从金陵到湘乡全是水路,船票已买好,曾国藩便用借来的钱和典当随身携带的皮袍冬衣的钱,买下那部《二十三史》。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的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曾国藩感到很震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奋读书,并立下誓言:“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此后几十年,曾国藩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这个良好的习惯,应该归功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

  曾国藩被人称作“第一忠臣孝子”,并非浪得虚名。他的“八本”理念,其中“一本”就是“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得到父母的欢心,就是孝顺。在京城生活,自己并不宽裕,甚至于经常借钱维持生活,但是每年寄钱回家养亲,甚至经常帮助亲戚乡邻中困难者,替父母分忧。他孜孜不倦替父母教育几个弟弟,当弟弟读书出现厌倦情绪的时候,他不是责备,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责备自己方法不当,耐心不够。曾国藩这种至孝的品德深受其父的影响。他在其父的墓表中写道:

  王考气象尊严,凛然难犯。其责府君也尤峻,往往稠人广众,壮声诃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竞日畸璃,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辞,以为岂少我耶?举家耸惧,府君则起敬起孝,屏气负墙,趿躇徐进,愉色如初。王考暮年大病,痿痹瘩哑,起居造次,必依府君,暂离则不怡,有请则如响。然后知夙昔之备责府君,盖望之厚而爱之笃,特非众人所能喻耳。

  王考,是指他的祖父,府君是指他的父亲。他祖父有时莫名其妙在大庭广众批评他父亲,毫不讲情面,脸色难看,言词激宕,一家人都害怕,而他的父亲呢?毕恭毕敬,屏气不做声,靠着墙壁,慢慢向前,脸色愉快如初。他祖父晚年病重,卧床不起,全靠父亲曾麟书照顾。父亲整天照顾祖父,有时几个晚上不睡,稍微休息一下,听到其父的喊声,马上起来照顾。这样孝顺的父亲,对曾国藩的影响是至深的。1857年,曾麟书去世,曾国藩毅然决然丢下江西的军事不管,回到家乡,为父亲办理丧事,丁忧守制,体现的就是一个“孝”字。对父母孝者,对国亦忠。岳飞是一个大孝之人,他担任国家将领后,一生“精忠报国”。左宗棠赞扬曾国藩“公忠体国”的高尚情操,认为自己不如。攻下金陵后,曾国藩直接统帅的湘军达12万,遍及全国的湘军达32万之众,颇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的气势。一些湘军将领、人士纷纷暗示他反清称帝,但是他都一一消解于无形,甚至将自己所掌管的湘军遣散回家。一般人认为,曾国藩这么做是为了避祸,其实他的根子里还是年轻时所学习到的至孝至忠道德在起作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