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全论文网 > 详细内容
学生论文,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18  阅读次数:9782  字体大小: 【】 【】【


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通常会得到学校与老师更多的关注,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更甚。在留守儿童占了一半以上的农村,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留守儿童投入同样多的关注。我们在对老师的访谈中发现,对于那些在校表现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动向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成绩起伏、情绪变化也比较关注,发现情况会及时地与留守儿童本人或者家长沟通。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在校里表现既不特别的突出,也不调皮闹事的留守儿童,老师往往关注得较少。在对金龙中心小学的校长访谈时,他也曾提到:由于学校的老师一方面要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照顾家庭,所以要关照到班上的每一位留守儿童是不太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也只能对那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以及比较调皮、爱闹事的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心思,前者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后者是为了维护校园的秩序。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升学率是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学校老师的理性行为可以看作这种制度的产物,尽管这种行为有可能使得留守儿童中的一些非社会性行为(例如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自卑等)  被老师忽略,导致留守儿童中存在一种隐性的不平等。
(三)  亲戚与同辈群体的影响
我们对那些社会化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调查后发现,在父辈的亲戚中,会有一两个对留守儿童比较关心,了解留守儿童的性格、学习各方面的亲戚,留守儿童也乐意和他们沟通,对他们有着较深的情感依恋,具体的表现是喜欢和他们说话,爱跟随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亲戚实际上充当了留守儿童的情感依恋者和社会化的榜样的角色。
学习成绩好,性格活泼的留守儿童通常受同学欢迎,通过调查发现,与这些留守儿童关系比较密切的也是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留守儿童,他们更多的是与学习成绩与自己相近的孩子呆在一起。
  
四、建议和措施
(一)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加强对儿童日常行为的管理,注意与儿童的沟通,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注重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管理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坚持人本主义原则,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尽量克服以成绩取人的倾向,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动机与态度等。对于留守儿童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节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1、重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根据对巴南区接龙镇、永川仙龙镇和朱沱镇的部分小学和初中进行的抽样调查的情况统计,留守儿童在教学班级学生总人数中所占的比率,最低为34%,最高为61%,十个班级的平均比率为56.4%(参见表1)。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这个比率具有普遍代表性。重庆农村地区的儿童总计为330万,按此比率计算,我市的留守儿童应该有186万。因此,我市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1

学校名称
留守儿童比率%
学校名称
留守儿童比率%
接龙八中
56.6
仙龙初级中学
34
接龙中心小学
61
涨谷初级中学
53.9
接龙博爱小学
60.8
仙龙中心小学
60.4
接龙小观小学
59.5
涨谷中心小学
59.8
接龙光彩学校
58.4
奥妮小学
59.6
平均比率%
56.4

  
2、重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1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的不利因素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能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照管。这使得他们的成长环境与非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多不利因素:
  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象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还有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留守儿童在父母远离家庭的情况下也会自然产生一种松懈的心理暗示,他们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的权威的认同与对父母权威的认同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向留守儿童发出的要求的信号常常被弱化。尤其是在亲友家的留守儿童,由于亲友顾虑留守儿童父母的误会,往往不能严格地要求他们。这种状况明显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形成不利因素。
  生活环境冷清,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交流。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身边,无论是亲缘关系还是年龄距离都与在父母身边的儿童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增加了交流的困难,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这使他们更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尤其是一些父母长时间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留守儿童在家里非常渴望亲情,非常渴望父爱母爱。这使得他们本应快乐成长的年月,增加了很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在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学校访问时,该校的罗校长给我们看了一张名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歌单,说是一些孩子思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自编自唱的歌曲。孩子们只要一唱起这首歌,总是声泪俱下。
  一些家庭的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压力。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家庭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但在孩子的费用上没有处理妥当,甚至发生争吵,孩子夹在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当中,使他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长辈之间的相互推委,让孩子感觉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自我价值认同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放任自己的心理。这种放任自己的心理往往成为消极人生态度的基础,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事已高,不能很好照顾他们的生活,甚至不少留守儿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或者上学迟到。随着子女长大成人,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淡化了时间观念。操持家务的能力也大不如前。孩子们天天需要按时去上学,但因为农村煮食早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孩子常常会因为早餐的影响而迟到;有时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就去上学。这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无法辅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家庭作业,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文化一般不高,看不懂、也没有能力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在完成作业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帮助。这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是一大不利因素。
  父母不在身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比较敏感。当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者与同学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与看管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产生别扭时,就会非常敏感,非常委屈,做出过激的反应。比如,我们在巴南区接龙镇中心学校走访时,就遇到一个叫彭上的留守儿童。他是四年级三班的学生,200610岁,父母外出打工后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他在上学的路上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几个初中学生搜走了他身上中午吃午餐的二块五角钱。这时候他没有想到去向老师反映,而是立即感到了父母不在家的委屈,于是决定去找在南坪打工的爸爸妈妈。他沿着公路往爸爸妈妈外出的方向走,走了几个小时,又累又饿,边走边哭。后来在高速公路旁遇到了养路工人,经过询问他的情况后,一边安抚他,给他吃的,一边同学校联系,到傍晚时分爷爷奶奶才将其接回家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