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表可以看出,单亲监护的主要特点是吃饭吃饭按时情况较好,生病时大多在家吃药,有在家的人——父亲或母亲照顾,但平时做家务的百分数也是最高的,达8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有父母中的一方在身边,毕竟父母的照料要更加仔细,因此孩子基本上能按时吃饭,生病时也有人照顾。但由于家中劳动力只有双亲中的一人,因此落在单亲父母身上的劳动负担必然大大加重了,特别是多数单亲监护的家庭是母亲留在家中,对于女性,家庭沉重的劳动负担更让她们不堪重负,生活被安排地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即使她们有心照顾孩子,经过一天的辛苦劳累也没有力气,甚至会心情烦燥而对孩子不耐烦。因此,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分担劳动量要比其他监护类型来得多。
(2)隔代监护
由上表可以看出,隔代监护儿童的主要特点有:63%的孩子每天不一定能按时吃饭,高出单亲照顾或其他父辈亲戚照顾的孩子的比例。生病时也是在家吃药由家人照顾居多。同时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做家务的数量也比较多,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占到了80%。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关。老人一般体力和精力有限、行动不便。他们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更没有多余的心力细心照顾孙辈,孙辈也要帮助老人从事家庭的各种劳动。
案例1 陆ML,女,13岁,五年级。是我们到她们村采访的第一个孩子。ML的父母都出外打工了,她和一个弟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广东打工,父亲从来没有回来过,母亲回来过三次,差不多一年一次。女孩的成绩挺好,很喜欢学习,但父母不给她寄学费,虽然奶奶也愿意让她上学,但实在没钱。ML说自己上到六年级就不能再上了,因为要开始供弟弟上学读书。现在,ML上学的费用是爷爷奶奶提供的,爷爷生病,奶奶靠帮人家锄草挣钱。
案例2 邱YT,8岁,女,一年级。父母都去广东打工了,有一个2岁的小弟弟,和外婆一起生活。YT家房子虽然还算宽敞,但昏暗简陋,明显是不常打扫的样子。我们到时,YT正坐在当堂的小凳子上,用高一些的椅子当桌子在写字,她外婆则在屋子的另一个角落择菜准备午饭。外婆说,自己只是帮忙看着孩子,他们只寄养小孩的钱,老人自己在村里干活、种地养活自己,不用他们打工的钱。当问到YT的学习时,外婆说她没上过学,基本上不关心,都是YT自己学习。
可见,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督促,老年人几乎只承担为孩子做点吃的的监护义务,加上年龄差距太大,更谈不上什么情感交流了。
(3)其他亲戚监护
其他亲戚在调查的孩子中主要是指他们父母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如叔伯、姑姑和舅舅。从上表来看,由亲戚监护的孩子有一半可以按时吃饭,在四种监护类型中是情况最好的,因为打工父母要把子女放在别人家寄养,一般会选择夫妻两个都在家的完整家庭,这样便于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如果监护人家中也是只有父亲或母亲在家,自己家的事情还忙不过来,更不可能去照顾亲戚家的孩子。因此,留守的孩子在亲戚家一般会得到比较好的生活上的照顾。但亲戚监护并非万无一失的好办法,在感情上,往往会使留守儿童感到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有的留守儿童感到处处看人脸色,干什么都不自在。亲戚监护的留守儿童经常做家务的占80%,很多是亲戚指使他们做或自己内心觉得吃住都麻烦别人,为不让亲戚嫌弃而主动去做。由此看来,亲戚监护虽然在生活上照顾得比较周全,但难以弥合被寄养的孩子内心的情感痛苦。
案例3 韦DX,男,10岁,三年级。父母为了盖房子,都在广州打工,生意非常忙,孩子跟姑父姑母住在一起。韦学习成绩中等,对现在的家,他觉得有点好,已经习惯,有电视、洗衣机、饮水机(这在当地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生活条件了)。但姑父姑母对自己不太好,他特别提到了午休的时候,在家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吵醒姑父姑母。他一年见到父母的次数很少,想念父母,可惜很无奈。
案例4 陆M,男,11岁,三年级。父母去广东打工了,叔叔也出去打工了,因此自己跟爷爷和婶子一起住。父母不常回来,且一次只回来一个。陆M自己说不喜欢学习,成绩不好,在家也没有人看管自己学习,婶子只是做饭给自己吃。男孩是来串门的,和另一个男孩玩得很好,但一直不理我们,只是偷偷打量。我们和他聊天,他很怕生不肯说话,甚至不敢抬起眼睛。问到他以后想做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自己想当一名警察,保护弱小的人不受欺负。
(4)同辈/自我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