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知识 > 详细内容
什么是商业片?什么是艺术片请看内容
发布时间:2013/10/20  阅读次数:2764  字体大小: 【】 【】【

新编剧:陈老师出现了。陈老师好!


陈秋平:熊出没。

  

新编剧:陈老师,有个问题:如何在票房与艺术前寻找到平衡呢?


陈秋平:票房好,就是大众喜欢。在大众喜欢的影片中,也可以尽量提高艺术水准的,这个不矛盾。

  

新编剧:嗯,了解了。可是艺术可能很难定义,制片方面认为的艺术,和观众感知到的艺术质量,是否存在沟通问题呢?


陈秋平:不是沟通问题,是艺术的分类。

  

新编剧:我对商业片和非商业片一直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是商业片?什么是非商业片?   写得时候老有人告诉我这个不是商业的,不能写哦。


陈秋平:艺术有自身的规律,我来说这个问题吧!我曾经在一些讲座里提到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这里再重申一次。所谓商业片,就是被大众喜爱的。所谓艺术片,往往不是那么多人喜欢。换句话说,就是不那么商业的,也就是不那么大众的。所以,我一般不喜欢用“商业片”和“艺术片”这两个概念,而我更倾向于用“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


这个是有区别的。比如在绘画领域,毕加索的画,就是比较小众的;而伦勃朗的画是比较大众的。比如流行音乐,是大众的;而弦乐四重奏,也许就比较小众。在电影界,贾樟柯的影片,是比较小众的;冯小刚的电影,是大众的。那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大众的艺术是相对通俗易懂的,比如在电影领域里,以讲故事为核心表达方式的电影,就是通俗易懂的。所以好莱坞电影,属于大众电影,它们都很重视讲故事,大家都看得懂。而不太以讲故事为主要表达的电影,它们可能更重视视听语言的创新,或许甚至用荒诞的故事去表达某种节凑和情绪,甚至隐喻某种政治或思想,这样的影片一般比较艰涩,比较难懂,大多数人不感兴趣,尤其是教育水准比较低的观众不喜欢,或者根本看不懂。这种电影也许另一个人群可能很喜欢,比如知识分子,教育水准高一些的人群。为什么他们会比较喜欢呢?因为他们对艺术的接受度要高一些,宽一些。就像一个美食家,他吃过了全世界各种口味的美食,从民间小吃到贵族豪华宴会,他们的口味已经很刁了。他们喜欢继续探索新的口味,喜欢对新的表达形势的探索与实验,甚至有更多特殊的偏爱。这样的东西也是需要的。人类在艺术领域,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去挑战,去攀人类艺术的珠穆朗玛峰。去最尖端的顶峰去领略艺术的奇妙。这个探索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积淀。甚至,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保护。比如对一些已经非常小众的艺术——古代的艺术,民间的艺术,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抢救,以及研究、评价、学习和借鉴。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这些艺术不可能被大众所喜欢,它们只可能被一小群人所喜欢,被知识分子喜欢,被艺术家喜欢,被有一样爱好兴趣的同类人群喜欢。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艺术,属于特殊的群体——比如同性恋题材电影,它的观影人群更少。这些电影在电影院的商业性当然就不好。所以,我倾向于把艺术品叫做“小众电影”。把商业电影,叫做“大众电影”。


那么,是不是大众电影就不艺术了呢?不是的。大众电影里面,也有艺术品位的高低之分。大众电影,如果不仅可以吸引普罗大众,还能吸引高端人群——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分子,那这样的作品一定是艺术精品。这样在作品其实更难搞,更可贵。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雅俗共赏,人见人爱。如果做不到雅俗共赏,仅仅是普罗大众喜欢,也不等于就没有艺术性。许多民间艺术,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同样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所以,是不是大众艺术,或者是不是小众艺术,并不能说明艺术的品位高低。


那么,艺术上有没有高下之分呢?当然是有的。只不过这个标准没有绝对的,而是相对。是相对模糊的标准。艺术的本质就是如此,不用奇怪。


具体一点说,能让我们感到美,打动我们,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着迷,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激励的,给予我们积极力量的,就是艺术品位高的作品。

  

新编剧:明白了,谢谢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写作中经常会听到商“业元素”这个词汇,你认为的商业元素有哪些?您在写作时如何把商业元素和个人表达结合在一起?


陈秋平:商业元素,就是大众元素。具体说,就是大众都喜欢的那些事物。这个很难去定义,但可以举一些例子。一般说,就是人类共同喜爱或感兴趣的那些元素。或者尽可能大的人群都喜欢或感兴趣的那些元素。


比如:性,暴力,亲情,孝道,流行文化,社会共同关注,寻根,对孩子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网络流行语,怀旧,思乡等等,很多很多,没法穷尽,但我们都可以贡献。

  

新编剧:其实陈老师理解的商业和老板的商业还有点区别。陈老师说的更宽泛,而他们更局限。


陈秋平:是一样的,表述不一样而已。比如老板们经常说的:狗血一点!老板认为这个“狗血”就很商业,我也认可。但我认为“狗血”这个表述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我的表述是:极致性。或者叫极端性,激烈性,强烈性。给你的人物设置极致性的性格,以及极致性的环境。我不认为“狗血”这个词是个褒义词。狗血,其实是贬义的。狗血,其实就是内核的戏剧性不具备,却在外在形式上激烈化,极致化。比如,本来没什么大事,剧中人物却相互大打出手,你扇我一个耳光,我还你一个耳光。这样的戏很难受,很浅薄,很假。这样的假极致性我们是不赞同的。但如果这件事的内核有足够的张力,也就是有足够的严重性,尤其在特殊的极致性格和极致环境中这件事有足够严重性,那就不能叫“狗血”。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强设置,也是有大众基础和艺术水准的。

  

新编剧:明白。您说的假也就是真实性有问题。


陈秋平:是的。


新编剧:那么您对电影真实性的问题怎么理解的?最后一个问题。


陈秋平:真实性问题是一个老问题,我也讲过很多次,再讲一次。我们以前用了两个概念: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我们还常听说:艺术生活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真实是我们不需要的。或者我们还听说: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些提法我觉得都很笼统,也很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读。不准确,不科学。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真实”,而是“可信”!


为什么呢?因为“真实”这个词很模糊,不准确,总也扯不清,不好理解。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见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因为有错觉。我们听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有的时候,生活中明明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直接搬进作品中后,却被人指出很假,不真实。反过来,你想让人感觉很真实,明明是假的——比如神话剧、童话剧、科幻片——我们却感觉很真实。《阿凡达》我们都相信了,《哈利波特》我们也被感动了,明明它们知道是假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尽量不用“真实”这个概念,而用“可信”“不可信”这个概念。


那什么是“可信”的呢?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我的说法可以参考的(不一定是权威的)。我们知道,观众在判断一不影视作品的“可信”“不可信”的时候,是依据以下几点来做出的:


1.是否符合逻辑?

2.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人生经验?

3.是否符合常理?


如果这些回答都是否定的,就是不可信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可信的。还有一点要加个注,就是“符合逻辑”。


什么是符合逻辑?主要指的是前提和结论本身存在着因果关系。就是某个因一定能导致某个果;某个因绝对不能导致某个果;某个因有可能导致某个果(也有可能不导致)。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这个“因”可以是假定的!


这个因可以是不存在的,但我假定它存在。比如:生活中没有神仙,我假定有神仙,然后产生某些果。我假定有一个星球叫潘多拉星球,上面有一种特殊的人种,叫阿凡达。所以,前提可以是假的,但是推理必须是成立的,必须是一致的——整个作品中都符合前后一致的法则和因果规律。这样写的戏,就是可信的。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艺术的真实。


我的观点表达完毕了,不知道理解了没有?


新编剧:好的,明白了。谢谢陈老师!

  

声明,此剧本不是我本人筷子写的,想看我写的请看首页剧本

此剧本来源于网络,或者投稿人,如果,你觉得这个剧本是你的,请拿出证据。如果证实是你的,我会把投稿人的邮箱,或者qq给你,你俩可以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如果。,你俩没有谈好,嘴咬的无法松开,这时,我会毫不留情及时快速的删除此剧本,希望投稿人理解

小品剧本网,搞笑小品剧本大全,搞笑相声剧本大全,相声小品台词网]

]声明,此剧本不是我本人筷子写的,想看我写的请看首页剧本

此剧本来源于网络,或者投稿人,如果,你觉得这个剧本是你的,请拿出证据。如果证实是你的,我会把投稿人的邮箱,或者qq给你,你俩可以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如果。,你俩没有谈好,嘴咬的无法松开,这时,我会毫不留情及时快速的删除此剧本,希望投稿人理解

小品剧本网,搞笑小品剧本大全,搞笑相声剧本大全,相声小品台词网]

小品剧本网-搞笑相声剧本大全-情景剧剧本-搞笑短剧剧本-双簧台词

搞笑小品剧本大全,搞笑相声剧本大全,相声小品台词网]

小品剧本小品相声网,代写创作dv短剧剧本台词,室内情景剧本网,东北二人转网,,双簧剧本,三句半,歌词剧

小品剧本,相声剧本,话剧剧本,电影剧本,小品剧本网,短剧剧本,情景剧剧本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