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详细内容
“浙商”从个人偏好到组织公正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3/6/27  阅读次数:1347  字体大小: 【】 【】【

[本篇论文由54god上帝范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范文网http://www.54god.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论文内容提要  随着经营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浙商”发展面临着从个人偏好向组织公正转型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浙商”经营环境,描述了“浙商”组织公正建设对企业内部信任建立、人员管理效能提高、劳资关系和谐等的意义,认为组织公正建设是“浙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通过对组织公正内涵的分析,提出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为“浙商”组织公正的关键要素,讨论了组织公正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  “浙商”  个人偏好  组织公正  转型
      
  一、引言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贫富差距和收入不均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约为0.45,社会底层20%的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最富裕的20%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0%,社会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①。在这种状况下,由于分配机制、财产分布、教育机会、福利报酬等不公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潜在社会风险。有关公民衡量社会合意性的公正问题研究②,对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内部公平性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个体的社会不公正感往往与其在企业内部感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有关;维护社会公正的政策、措施也需要通过各类型组织的内部消化和贯彻执行,才能有效发挥其社会调节作用。因此,组织公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组织公正建设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维护低收入群体的权益,解决农民工工资等突出社会问题。只有组织公正才可能有社会公正,只有各类型组织的和谐发展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组织公正不仅是决定企业内部信任及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且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③。有些学者甚至把组织公正及与之相关的信任提高到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层面④。    
  “浙商”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优秀群体,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一些制约进一步成长的瓶颈也横亘在浙商面前,表现比较突出的有高技能员工短缺、收入差距增大、劳资纠纷增多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多重要求下,新“浙商”除了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要能够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浙商”企业如何做好组织公正建设,超越以往创业过程中的个人偏好,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对“浙商”的可持续发展和本土化组织公正理论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个人偏好到组织公正转型——“浙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被称之外“草根经济”的“浙商”企业,如果说敏锐的直觉帮助他们在以往市场机会多、环境相对稳定的创业条件下获得了成功,个体的“有限理性”和基于个人偏好的模式则可能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壮大的限制条件,因为他们将面临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动态环境;如果说“约束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原则在过去使他们获得了丰厚利润,那么,如今,浙商主体决策必须考虑“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统一,满足时代对企业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维护公正等主体价值伦理要求⑤。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浙商”必然会经历从个人偏好到组织公正的转型,从而突破发展瓶颈,有效改善生产关系,推动企业成长。    
  吕福新等(2004,2005)基于“浙商”系统研究提出的企业主体性范式为分析“浙商”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吕福新等认为“浙商”的兴衰成败根本取决于其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表现为相关属性与自主属性的有机统一,主体相关属性与自主属性统一于孕育浙商成长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⑥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浙商”面临的经营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强。Knight等认为,由于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经营总是处于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一些难以回避的企业风险往往与企业家的判断紧密相关。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越大,企业家的自主属性越能体现,他们能够充分的展现其市场洞察、机会捕捉、资源整合、组织协调和不确定把握等企业家才能,在市场逐鹿中为企业带来创新创业剩余产权;同时,基于企业家个人偏好的“有限理性”问题也会突现,一方面表现在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组织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认知能力边界被达到⑧,企业家认知和行为能力适应动态环境变得困难,会越来越依赖直觉和“启发式”(heuristics)。基于“启发式”的行为方式在发挥个体敏锐直觉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陷阱。环境动态性、不确定性越大,个体理性的局限也暴露得越充分。另一方面,价值要素和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对组织经营行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对“浙商”的道德品质、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提出了多重要求,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和“利己主义”角度出发的个人偏好决策未必能满足上述要求,企业家只有更加关注诚信经营与企业内部组织公正建设,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风险和不确定性还存在于企业内部。吕福新和Williamson等从企业契约的角度提出:反映人力资本雇佣关系的企业契约,事前很难就所有的条款达成一致且事前只能说明大概,而只是“同意在事后达成一致”和“事后说明细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契约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关系。在内部信任度高、职业承诺和组织认同强的氛围中,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可以通过激励和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加以弥补。相反,在缺乏普遍信任和职业承诺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家会通过一些外在约束机制来监控和约束员工以加强控制,表现在企业家总是试图通过签订“状态依赖合同”等具有较强约束的契约形式,强化对“外人”的绝对控制权⑦⑨;或者是通过强调“地缘”和“同乡”关系,在企业核心职位积极引进“同乡”或“同学”,规避“外人”进入,从而营造一种相对的内部信任环境,降低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和管理成本。根据Feldman和Kanter(1965)等的观点,“状态依赖合同”会受到契约订立方的“有限理性”限制,也就是说企业家不可能具备完全预测未来可能后果的能力,这样就会影响合同的履行效果;而Luthans和Avolio等(2005)则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更深刻的指出,随着契约签订双方对平等权利的要求和契约履行、中止的灵活性增强,基于外在约束的企业契约对双方的约束力在逐渐减弱,反映个体对企业与员工间互利交换关系信念的心理契约,才是维系长期雇佣关系、提升员工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关键因素⑩。基于“地缘”和“同乡”关系的用人理念虽然能在特定阶段规避信任和道德风险,但它会影响到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空洞(structural  holes)的数量B11,使企业社会资本内向化和同质化,影响其创造和开拓能力,不利于主体自主属性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增加了裙带关系滋生的可能性。由于对“外人”的不信任,基于“地缘”和“同乡”关系的不确定性规避模式在营造了内部局部信任的同时,会造成“圈内”-“圈外”、“外人”-“自己人”以及新老创业者间的分离和割裂,影响整体组织公正和信任氛围建设,违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周雪光(2003)等从组织社会学角度提出:要想摆脱上述困局,企业家必须突破基于个人偏好的决策和管理模式,而应充分地发挥组织制度安排的作用,完成从个人偏好向组织公正的转型。组织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的注意力及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