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县域经济条件下怎样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及措施:
一、政府要建立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是一项浩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没有一个运转灵活、层次较高的组织机构是难以协调的。因此,县域政府要制定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中长期规划,确定培训方向和培训目标,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二、落实目标责任制。首先,要明确培训职责。一是要明确培训机构。二是明确劳动部门是培训后就业的主要介绍机构,负责对培训后的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和劳务输出。三是明确宣传、工会、妇联、团委、工商联和各乡镇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组织部门,负责起组织保障职责,各部门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司其职,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四是要落实目标任务,把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分解到村屯,分解到社区,做到层层有任务,并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乡镇长和相关部门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完成目标任务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年终评先资格。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提高就业能力光荣的社会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参加培训的重要作用,让人们知道参加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从而增强人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办学力量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宣传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成功经验、主打品牌,让人们了解并积极参加培训。三是各社会团体、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宣传工作,鼓励支持辖区内的人员积极参加就业培训,从而达到提高素质、增加收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严格执行职业教育制度,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按照这一文件要求,我们一是普遍建立和实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使城镇绝大多数新生劳动力能接受到劳动预备制度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二是要实行在职培训和转业培训制度。对在岗职工进行本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在本岗位的竞争能力,失业人员进行转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重新就业创造条件。三是要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坚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并重原则,对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全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准从事相关的技术工种工作,强制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素质,从而形成从初级、中级、高级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大力加强培训机构建设。首先,要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一是要组建一个既有教学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职教集团领导班子,使之成为能够承担起就业培训任务的有力组织者。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职教教师不仅能教文化课知识,还要具有实习实践能力,此外,还要聘请各行业的专家担任教师。三是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就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实际操作。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际操作训练。首先,政府要舍得投入,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实习基地,开展一些基础性的实际操作。同时与各企业、各单位进行厂校挂钩,建立实习通道,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对口实习,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社会办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扶持,使之形成规模,充分利用其办学灵活、专业性强的优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定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一技之长。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要把应知应会的放在突出位置,使培训的学生到用人单位不用实习,上岗就能操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市场化要求,制定总体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七、扩大培训范围,使不同的就业群体都能受到应有的职业教育。一是要对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训,注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二是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市场就业指导,对有志自谋职业或开办小企业,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劳动者,强化对其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开展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重点进行职业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