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发展“创新文化”新理念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2/8/26  阅读次数:1942  字体大小: 【】 【】【
[摘要]2006年1月9日至11日,胡锦涛在新世纪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创新文化”新理念,在党的科技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未来15年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文化 新理念
  
  在新世纪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在党的科技思想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创新文化”的新理念,并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这一新的科学论述阐明了创新文化在科技创新和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的新认识,对我们党科技创新思想的新发展,尤其为未来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是发展创新文化就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融入中国民族文化之中,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使之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二是发展创新文化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推动科技发展和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为了弘扬创新精神,必须大力倡导和发展创新文化,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曾经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它是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在,还表现在强大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技术力量,因此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对于推进创新文化和科技创新具有重大作用。
  三是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培育和倡导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的引导和支持,可以说文化创新、观念创新进而实现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因而创新文化首先就是要大力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因为科技创新最终靠人,靠有科技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人。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早就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德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也要靠绝大多数人,靠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动、理解、支持和参与,其创新文化素质的高低状况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科技创新精神兴则国家兴,科技创新意识强则国家强,发展创新文化倡导和培育全民族的创新精神,既是让科技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主要路径,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行动。
  四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文化新的融合与创新,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各民族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当然,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问题上,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区分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和有害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6,(2):8.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19.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http://www.w1234567897.2008red.com/我的网